02 空间数据系统 相关技术基础
分层参考模型、交换、寻址路由、多路复用、差错控制等网络通信技术基础
CCSDS 标准将“网络通信技术”引入空间领域,对空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
1 通信网络分层模型1
几种协议分层模型
CCSDS 空间通信协议特点
- 强大的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。因为大多数航天器以地面站对单个航天器的形式进行通信,网络层和传输层在该情况下作用不大。
- 针对于空间网络的特殊解决方案。空间网络环境由高误码率、长延迟、前反向链路不对称等特点,不能简单地把地面因特网协议直接引入空间。(解决方案包括 IPoC、SCPS-TP、DTN 等)
- 不够成熟完善的空间网络通信协议。相较于数据链路层而言。
2 协议、服务和业务2
网络通信协议 3 要素
语法:传输数据单元的格式,由协议所传输的数据和控制信息组成
语义:传输数据单元的意义,即协议控制信息的功能和意义
同步(时序):通信过程中各种操作的顺序服务原语:
原语名称.原语类型(原语参数)
服务类型与服务质量 QoS
3 种传输服务质量等级
协议、服务、业务间的关系
协议:规定为上层用户提供服务所需的规则和步骤
服务:服务原语中所规定的内容,不包含服务具体的操作过程
业务:服务的具体操作过程(即执行协议)
CCSDS 标准建议书内容
前一部分:用服务原语的形式规定本层协议向上一层用户提供的服务
后一部分:规定数据格式、数据处理方法、操作步骤等业务
3 交换技术3
在不直接相连的节点间建立一条固定或不固定的逻辑通路,用于数据传输
4 网络寻址和路由4
网络地址
通信要素:
协议,本机IP地址,本地端口号
(半相关/三元组)
协议,本机IP地址,本地端口号,远程IP地址,远程端口号
(全相关/五元组)网络路由
网络层使用从传输层接收的 SDU 中提取出的源 IP 地址和目的 IP 地址,根据一定的条件和策略在网络中选择一条最佳的传输路径的过程
5 多路复用5
- 多路复用实质:
通过信号的正交参量对信号进行划分和识别
- 经典的多路复用方法
频分、时分、码分、空分复用 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固定间隔传输
- 动态多路复用方法
采用动态调度策略分享同一物理信道
间隔是根据数据源、信道忙闲情况、系统数据缓存等各种资源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变量
- 经典的多路复用方法
虚拟信道
CCSDS 采用的动态多路复用方法之一,是空间数据系统实现动态时分多路复用及其相关的各种操作的基础
6 差错控制6
赵和平, 何熊文, 刘崇华, 强晖萍. 空间数据系统[M]. 北京: 人民邮电出版社, 2018, 65-69. ↩︎
赵和平, 何熊文, 刘崇华, 强晖萍. 空间数据系统[M]. 北京: 人民邮电出版社, 2018, 70-75. ↩︎
赵和平, 何熊文, 刘崇华, 强晖萍. 空间数据系统[M]. 北京: 人民邮电出版社, 2018, 76-79. ↩︎
赵和平, 何熊文, 刘崇华, 强晖萍. 空间数据系统[M]. 北京: 人民邮电出版社, 2018, 80-85. ↩︎
赵和平, 何熊文, 刘崇华, 强晖萍. 空间数据系统[M]. 北京: 人民邮电出版社, 2018, 86-89. ↩︎
赵和平, 何熊文, 刘崇华, 强晖萍. 空间数据系统[M]. 北京: 人民邮电出版社, 2018, 90-92. ↩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