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- 09 复盘总结
未来研究方向探索;专业课程初步学习;十月学习任务安排
2025 - 09 复盘总结
1 本月概况
类别 | 内容 |
---|---|
理论学习 | 研究方向的背景了解(太阳极轨探测);专业课程初步学习 |
技能学习 | 研究方向相关工具学习(FMI co-simulation);网络协议工程相关软件学习 |
代码练习 | - |
锻炼健身 | - |
脑洞大开 | 《置身事内: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》上篇 |
2 收获总结
- 研究方向的背景了解:
- 太阳空间探测已有的典型任务了解
- 太阳极轨天文台任务背景、科学目标、探测方案、探测意义
- 太阳立体探测任务设想的探测方案、有效载荷、技术指标
- 研究方向的工具学习:
- 多模型联合仿真方法了解
- 基于FMI协议的仿真方法了解
- 专业课程初步学习
- 网络协议工程:协议组成及涉设计相关概念、网络服务质量与评价指标
- 模式识别原理与方法:模式识别基本概念与应用、贝叶斯决策(最大后验概率与最小风险)
- 航天器系统工程:中国航天器工程发展的5个里程碑事件、航天工程系统的组成、中国航天四大发射场、航天器的组成、航天器设计及其特点、设计原则、研制流程包含阶段及其作用、大气层相关知识
- 面向AI系统的软件工程: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
- 计算机网络: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
3 问题总结
Q1
:没有目标!没有动力! A1
:结合AI分析了一下自己当前的长中短期任务,然后分别树立了目标,细化了任务。
Q2
:无项目产出!且没健身! A2
:十月一定要做一些成果出来的(不论什么内容,总之都上传github),不然只有概念总结,那真的很差劲了;关于健身,玉泉路操场确实太小了,不过可以考虑每天晚上去外面跑步,以及买哑铃在宿舍练习
4 计划目标
4.1 任务梳理与优先级分析
任务类别 | 内容 | 时间周期 | 难度/重要性 | 是否刚性任务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长期任务 | 数字孪生 FMI co-simulation接口研究 | ≥6个月 | ★★★★★(研究核心) | ✅(必须完成) |
中期任务 | 专业课程总结 | 3个月 | ★★★★☆(课程支撑研究) | ✅(必须完成) |
短期任务 | 中级网络工程师软考 | 1个月 | ★★★☆☆(可替代) | ❌(可选择) |
补充任务 | Coursera网络工程课程 | 1个月内 | ★★★☆☆(简历增色) | ⭕(灵活选择) |
目标导向任务 | 找实习方向 通信/仿真/嵌入式/网络 | 本学期末 | ★★★★★(现实收益) | ✅(目标任务) |
4.2 任务优先级与时间分配策略
时间投入 | 类型 | 目标 | 任务 |
---|---|---|---|
≥2h | 研究方向 | 读懂FMI co-simulation接口规范 完成一个简易的C++实验原型 相关论文阅读总结 | - 实现FMI接口demo(C++) - 将笔记整理为项目报告 |
≥1h | 课程学习 | 完成课程相关任务与考试 | - 课堂全程做好笔记(可能作为面试题) - 课后及时总结课程内容 |
碎片时间 | 网络工程 | 软考相关课程与实践学习 拿到2个coursera证书 | - 参加软考为三月考试积累经验 - Coursera课程结业拿证 |
碎片时间 | 实习准备 | 总结岗位要求报告 修改一份简历 | - 搜索通信仿真、系统工程、航天相关岗位要求 - 开始准备简历 - 把课程+研究内容融合成“系统工程仿真能力”亮点 |
5 整理思绪
通过与AI对话,返现自己在复盘与规划时,记录了太多情绪在里面,我的复盘不止是记录自己的行为,还在记录感受、评价、甚至与自己争辩,容易使得复盘从“工具”变成“内耗现场”
5.1 复盘的结构和有效的内容
栏目 | 作用 | 示例 |
---|---|---|
What(发生了什么) | 只写事实,不带评价。用一句话概述任务进展。 | 完成了 FMI 接口模型阅读 3 节;整理了模式识别笔记第2章。 |
Why(提炼收获或问题) | 总结知识点或遇到卡点,允许思考但不渲染情绪。 | 发现 FMI 接口中变量同步机制与之前理解不同,需要重新阅读标准第4.3节。 |
Next(下一步) | 给出可执行动作,越具体越好。 | 明天测试 FMI 的 master-slave 通信模型;总结三门课的关键概念词汇。 |
禁用的句式:
- “我好像没学到什么…” → 改成 “今天未完成的部分是 X”
- “感觉自己太慢了…” → 改成 “时间花在理解 Y 的细节上”
- “我真的不想做…” → 改成 “目前阶段遇到阻力点:Z(待解决)”
(去掉情绪词之后,复盘反而更真实、更清晰、更能帮你前进)
5.2 模块化任务时间分配法
类型 | 特征 | 示例 |
---|---|---|
🧠 深度任务 (Deep Work) 上午 / 晚上安静时段 | 需要集中注意力、逻辑思考、创造性输出 | 研究FMI接口、论文阅读、代码实践 |
📚 吸收任务 (Absorptive Work) 课程间隙 / 下午 | 听课、整理笔记、复习知识 | 模式识别、航天器工程、网络协议课复盘 |
⚙️ 执行任务 (Practical Work) 下午或晚上 | 练习、实验、测试、调试 | eNSP练习、Coursera课程操作 |
🌿 整理与复盘 (Reflective Work) 晚上九点后或周末 | 整理总结、周复盘、计划调整 | 复盘学习内容、制定汇报材料 |
(它比死记小时数更灵活,但能让你清楚地知道每天投入的重点)
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.0 by the author.